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台灣的片名翻得很好 在看這片之前對於這個工作並不瞭解 本木雅宏所扮演的禮儀師是在一連串的機緣巧合下的產物 樂團解散後回到鄉下找到工作 經由這樣偶然的幾乎是強迫中獎的行為下,進入了禮儀師的行業 在這中間除了對於工作內容本身的心理調適外,還有對於親朋好友以及自己的心理要調適 廣末涼子的一句「骯髒」毫無保留的反映社會主流對於這行業的想法 並不是將「入殮」改成「禮儀師」就能解決的文字遊戲問題 想想的確是啊,白天可能才碰觸過遺體的手,現在要撫摸自己,如果這樣思考的話真的不太好受 但是在此同時,自己理性的一面又在思考, 這也是一個正當的行業啊,為什麼要被說成不三不四飽受指責呢 電影裡對於這方面的提及比較少,一方面應該是時間有限,一方面電影主軸也不在這裡 這種幾乎無解的問題,就交給觀眾自己細細思考吧。 在協助逝者送行的同時,也必須重視亡者的尊嚴 禮儀師在進行動作的同時,一方面小心不讓肌膚被家屬看到,一方面眼睛盡量注視逝者的臉 像是給予acknowledgement,也帶來安定感 而繁複的過程跟一絲不苟的手續也讓人感受到這職業本身的尊嚴與意義 生與死本為一體兩面,也並非人類獨有,就像是自然萬物一樣遵循著一定的原則行進著 死亡也真的如同火葬場的阿伯所言,只是另一扇門罷了 除了人類的逝去,導演也巧妙的點出其他生物同樣進行著死亡。 不同的是這樣的死亡對人類卻可能是活下去的關鍵 ── 飲食。 於是死亡遂變得不那麼敬而遠之,它存在於人的每一天之中 看著四季交迭、音樂流動 形形色色的家庭與宗教,或有重疊衝突 卻都聚在一起送逝者最後一程 不是特別感動的台詞或場景,但那種感受是平穩而綿延的流淌出來 柔軟中透露著堅強,溫暖地令人動容 最後終於轉回本木自己的父親這條線上面 結尾很棒,一顆石頭化解了30年的疙瘩,而且還將繼續傳下去 本木雅宏最後握著手按著廣末涼子肚子,很簡單的動作但訊息好強烈 很棒的片子 久石讓的配樂也是一流 不需要用音樂填滿每個場景,留白是給予影片足夠的注意力 並且讓音樂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推薦大家去看
「送行者」,含蓄又貼切
協助家人將逝者送上最後一程
大提琴安詳低沈的音色就像是為了這種時刻所創造的
溫溫的低吟著人的一生所包含的喜與悲,柔化融合一切
卻不似小提琴做出高尖的註解,只是默默的包裹著,像是禮儀師跨越宗教生死的藩籬一般
- Mar 25 Wed 2009 02:15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